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媒体调查

全科医生紧缺 水平亟须提高

时间:2016-02-26 10:57:14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亟须健全培训体系 提高诊疗水平

  如何把患者留在基层医院、让大医院回归学术和诊治疑难杂症的定位,也是目前医改的关注重点之一。在曾益新看来,除了目前推行的分级诊疗等政策外,“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关键是要尽快培养好一支经过正规医学教育和全科培训的高素质全科医生队伍,为‘强基层’提供人才支撑。”

  曾益新介绍说,我国目前主要通过转岗培训、“3+2”住培、“5+3”住培和农村订单定向等几种方式培养全科医生,全国共有599余家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担任培训任务。“基地主要依托三甲医院的专科医生对学员进行培训,专科医生一般缺乏全科医学理念,会习惯性地用专科思维培训学员。”曾益新强调,这种培训意识需要改变。

  同时,有些基地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老师水平也亟须提高。“教不出合格的学员来,如何让百姓放心去基层看病?”曾益新认为委员会应该在这个方面下功夫。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对此表示认同,我国全科医生培养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师资队伍力量薄弱,高校理论师资、临床师资、社区基地师资不仅数量不足,更存在带教能力不足和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他强调,专家委员会要把加强师资培训,作为提高全科医生培训质量的重中之重,尽快制定师资标准和考核标准,推进师资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

  岗位缺乏吸引力 留得住人才是关键

  如同儿科医师一样,全科医生同样面临着待遇低的问题。“不仅如此,全科医生还要面对职称晋升难、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的诸多问题。”秦怀金指出。

  据了解,国家卫计委曾计划在2015年招收1万名全科规培生,但是报名并不踊跃。“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科医生的工作前景尚不被看好。”曾益新分析,岗位吸引力按重要性,可依次分为薪酬、职业发展、激励机制、就业环境和社会地位等。

  对全科医生关注多年的曾益新等院士和专家们曾建议,设立10万个基层特聘全科医生岗位,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会卫生服务中心设两个,其编制由国家特设,采取县管乡用的模式,除了正常收入外,由国家每年给予个人10万元特殊津贴。

  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拥有90多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他们最需要合格的全科医生。但是,在总量不多的全科医生中,约80%分布在大中城市的社区,中西部的基层仅占不到20%。

  尽管中央财政对全科医生培养培训工作支持力度空前,累计投入95亿元,建设了599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投入了28亿元用于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能力建设项目;建立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经常性补助机制,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3万元等。但在专家们看来,如果不提高岗位吸引力,招不来规培学员、留不住全科医生的局面仍会长期存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疾病谱发生了较大变化,慢性病代替传染病成为了死亡的主要原因。曾益新指出,疾病谱的变化要求医学的重心必须下移,必须关注预防和健康管理,关注人群情感和心理需求,而全科医生能够承担这样一种变化,他们对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能起到基础性作用。“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倾情创作情系北京冬奥会
著名圆珠笔画画家郭艳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起便民“连心桥”
馆陶县网约护理服务架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天使“飞”进百姓门 患者享网约服务
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民无偿献血有了新去处
点滴爱心 汇聚希望 市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