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动力,山东省荣成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91年7月,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中华医学会威海市分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2010年,在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进修学习。
王动力,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能够熟练完成各类耳鼻喉科常规手术,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慢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有丰富的耳鼻喉科临床经验。先后在国家级医学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荣获国家级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一路成长 勤学肯干终能独当一面
1991年8月,刚刚毕业的王动力被分配到淄博铁路医院工作,成为一名年轻的普外科医生。在淄博铁路医院工作期间,他得到了锻炼,为今后精湛的外伤缝合技术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2年,市里引进人才,王动力回到了家乡——荣成,被分配到荣成市中医院五官科。那时候,他踌躇满志,决心用自己所学回报家乡。在日常工作中,他不但埋头苦干,遇到棘手病例总是虚心请教老医生,查阅相关资料。渐渐地,他逐渐掌握了眼科和耳鼻喉科的各类诊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2008年,随着医院发展,五官科分科成眼科和耳鼻喉科,王动力被任命为耳鼻喉科副主任,全面主持开展科室工作。此后,他在全市率先开展了鼻内镜鼻窦手术、鼓膜修补术、鼻中隔矫正术、支撑后镜下声带息肉或声带白斑手术等手术,填补区域空白。
王动力常说:“耳鼻喉科手术视野小,容易出血,所以风险高、难度大,每时每刻都要全身心投入,对医术必须精益求精。”在日常工作中,他细心带教年轻医生,使科室医疗团队日益强大,在社会上拥有了较高知名度,深受患者信赖。

情系患者 精湛医术让患者不花冤枉钱
王动力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细心呵护每一位病人。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不严重”“只要吃点药就好”“在门诊做个小手术就好”……看似轻描淡写,而实际上那是他在给患者安慰、鼓励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中,为了找到最好的治疗方案,他经常上网查阅文献、翻阅书本、组织开展病例讨论、会诊……力争以最完美的治疗方案来医治每一位病人。
2013年5月,一名41岁东北籍船员找王动力,这位病人外耳道有一肿物,曾在外地一家大医院就诊被告知需要住院全麻摘除术,住院费大约要1万元以上。高额的医疗费,对外来务工的这位患者来说难以承受。于是,他听人介绍,辗转找到王动力,希望能少花点钱治好病。王动力接诊后,经过慎密诊断,确诊这位船员的外耳道肿物极有可能为胆脂瘤,于是在门诊局麻下做了肿物病理,结果确认为就是外耳道胆脂瘤,在门诊切除。在外地大医院要花1万多元钱治疗的病,在王动力这里仅花了200多元就痊愈了,让这位患者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
胆大心细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医生需要有胆大心细的品质,关键时刻要判断准确,手法精准。
一年夏天,一名溺水患者被紧急送入医院,当时患者呼吸、心跳已经停止,极需立即气管切开。然而患者体型肥胖、脖子短粗,无疑加大了手术的困难和风险。紧要关头,王动力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果断定位,准确而迅速地切开气管,进行了气管插管,为患者的成功抢救做出了关键一步。
任劳任怨 始终不忘初心
熟悉王动力的同事及亲朋好友都知道,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一个电话,他准能赶到。
在突发疾病治疗上,王动力敢于大刀阔斧采用多种方法结合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今年大年初五,一位13岁的小姑娘突发右耳失聪并伴有头晕、恶心及呕吐等症状,经确诊为“突发性耳聋”。正值休假期的王动力立即从乡下老家赶回来,给患实施了穴位贴敷、耳部微波、高压氧、鼓室注射及药物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治疗当天,小姑娘的病情就得到了有效控制,12天后痊愈。从失聪到完全恢复,小姑娘仅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正常开学上课,没耽误功课。
在严重面部外伤患者伤口的修复治疗上,王动力用近乎于完美高超的缝合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总能让患者“完好如初”。2012年4月的一个深夜,我院急诊室来了一位鼻子被斧头劈开的伤者,接到电话后,王动力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给与患者鼻骨X线检查后,开始骨折处理及伤口止血、清创、缝合。伤者痊愈后面部伤口几乎看不到痕迹。
岁月催人人易老。而王动力,这位在救死扶伤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的医者,正如扬帆起航的风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湛的医技航行在救死扶伤的路上。
王动力说:“要用医术来治愈患有,让病痛不再困扰,让失聪的人能听到世界上最美声音。”(王金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