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主题为“泓然氢流”的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暨氢分子生物医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主要针对氢分子在生物医学领域和健康领域的应用效果研讨。
参会人:那彦群 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骆肖群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教授 博士生导师;李小康 日本国家儿童健康与发育医学中心移植免疫研究室主任,以及众多国内著名主任医师委员代表。
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起,该学会于2016年10月15日成立,主任委员为骆肖群教授。
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赵超教授说到,氢分子在生物医学进展是来自美国学者发表的文章,首次证实氢气具有抗炎作用,2016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将“吸氢治疗心脏停跳综合征”纳入日本先进医疗B类体系。
骆肖群教授指出,委员会在促进氢分子科研及临床研究应用中取得积极成果,涵盖了皮肤、肿瘤、内分泌、风湿、神经等各个领域并积累了众多案例,其中包括难治性皮肤病135例、风湿病88例、内分泌病52例、肿瘤33例;完成多项国内首个临床观察和动物模型研究,如口服氢水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氢水泡浴治疗银屑病与早期皮肤T细胞淋巴瘤,氢水泡浴可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吸氢可治疗脑瘫动物模型等。拓展了氢水治疗在各类慢性病中的应用,为进一步临床策略制定,提供了学术基础。今后将继续深入挖掘氢分子在肺部疾病、神经疾病、风湿疾病、五官科疾病、放射医学以及抗衰老领域的疗效研究。
WPP Health Practice中国副总裁王晓艳女士指出,截止到2018年,已累计1000多篇氢分子相关论文发表,随着研究深入,科学传播对提高公众健康非常重要。因日本商家夸大“水素水”的神奇效果,导致部分媒体负面报道,消费者对氢分子的健康功效存在误解。科学客观节制传播,规范行业及检测标准势在必行。
怡泉投资负责人黄伟国表示,公司在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氢分子研究,也承担了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在氢分子多领域多途径研究,包括高浓度氢分子饮用、氢分子温热及吸氢等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