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采集4230份样本涉及20余类食品 
  记者昨天从市卫生计生委获悉,为保障市民食品安全,今年本市将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年内采集监测样本4230份,涉及蔬菜、水果等20余类。 
  据介绍,今年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将覆盖全市各区县,有关部门根据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任务,调整采样点、监测食品种类、监测项目和样品数量。按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具体任务和要求,采集监测样本涉及谷物制品、蔬菜、水果、食用植物油、儿童食品等。 
  本市将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年内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覆盖全市各行政区域,监测哨点医院扩大到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部分一级医疗机构,共计86家,其中设置19个病原学监测哨点医院,对符合病例定义的食源性疾病开展腹泻标本检测,及时发现和报告食源性疾病情况,并加大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的监督检查力度。 
  此外,为加强食源性疾病管理,本市将推进医疗和疾控机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采集、分析和溯源系统、食品安全事故流调协同工作平台。加强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建设,做好流调员业务技能培训和现场演练,提高业务能力。 
  规范消毒产品企业生产经营 
  建立不良记录企业名单 
  记者从市卫生计生委昨天举行的新闻通气会获悉,市卫生计生委将对本市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实施不良记录记分制度,并建立不良记录企业名单。 
  据悉,为加强消毒产品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失信惩戒措施,市卫生计生委年内将对本市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实施不良记录记分制度,各区县卫生监督机构对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良记录行为予以记分,并建立不良记录企业名单,以提升企业诚信守法意识,规范消毒产品企业的生产经营。年内本市还将切实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保障消费者餐饮具使用的卫生安全。 
  此外,今年本市卫生计生部门将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通知要求,不再对饭馆、咖啡馆、酒吧、茶座4类餐饮服务场所发放卫生许可证。这4类餐饮服务场所的有关食品安全许可内容,将整合进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核发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由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一家许可、统一监管,落实对餐饮企业的监管责任。 
  严管“医托”违法行为 
  加强“两非”监督检查 
  记者从市卫生计生委昨天举行的新闻通气会获悉,今年市卫生计生部门将进一步严厉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医托”、发布违法医疗广告等扰乱医疗服务市场的违法行为。 
  据悉,下一步,本市将强化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对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情况进行专项整治,重点查处超范围执业、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科室出租等违法行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存在问题较大的行业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整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告、医疗废弃物处置、消毒隔离等传染病防治监督。 
  此外,本市将结合医疗卫生专项检查,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从事计生服务情况监督检查,以及打击“两非”(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监督检查。 
  开展集中供水安全检查 
  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记者从市卫生计生委昨天举行的新闻通气会获悉,今年本市将开展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对城镇和农村设计日供水千吨以上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据悉,市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执法部门将开展对二次供水单位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对供水单位卫生制度的落实、供水设施、供水人员的资质、饮水处理剂监督检查,对集中式供水单位使用的化学处理剂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等。 
  此外,开展学校卫生监督,推行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学校卫生监督检查,联合市教委组织制定天津市学校公共卫生自查工作方案,指导、监督学校落实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帮助学校加强传染病防治、饮用水、教学环境、公共场所等方面的安全管理,确保学校公共卫生安全。(黄建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