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妇幼保健

五个早期信号 发现星星的孩子

时间:2025-04-08 09:25:32  来源:北青  作者:

孤独症作为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正影响着全球约1/68的儿童,在中国也有数百万家庭正面临挑战。科学的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语言和认知能力。掌握“五不原则”,可以帮助家长尽早发现“星星的孩子”。

“天才”患者只是一小部分

孤独症是一类以社交障碍、沟通困难和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它并非心理疾病或教养不当的结果,而是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功能性差异。与普遍误解不同,孤独症患者的症状表现和功能水平存在极大差异——从需要全天候支持的重度患者到能够独立生活的高功能个体。

孤独症患儿容易伴随认知问题、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等。部分孤独症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但也有部分个体在记忆、艺术或计算等领域展现出特殊才能——这些“天才”表现只是谱系中的一小部分。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孤独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约为1%-2%,我国估计患病率为0.7%,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这种上升趋势部分源于诊断标准的完善和公众认知的提高,但确切成因仍是科学界探索的课题。

发现孤独症5个早期征兆

在孤独症的诊断方面,目前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评估来完成。因此家庭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一些反应进行初步判断:

不应 我们叫孩子的名字他没反应。

不看 正常我们对话会看着对方的表情和眼睛,但他们社交不看人,尤其是面对面的眼睛对视。

不指 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

不说 语言出现延迟,尤其是对话型的语言能力差,部分孩子可以发出很多声音,但是不会对话。

不当 孩子可能会出现不恰当的行为,家长往往会觉得孩子有点“怪”;言语的不当,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经常说难以被听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

当孩子出现这些警示信号时,应尽早就医评估,因为“早期干预”的效果通常最为显著。

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孤独症群体的需求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化,需要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体系。早期干预是孤独症支持体系的基石。0-6岁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时期,科学的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语言和认知能力。

家长需警惕的是,目前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心理治疗、康复训练和教育仍是主要干预手段。儿童青少年阶段,通过教育康复融合体系,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更多元的教育模式。对于成年期的孤独症,需要为他们提供职业评估、技能培训和就业支持、康养服务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文/张晓鸣(首都儿科研究所)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深泽县卫健局开展世界卫生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深泽县卫健局开展世界
玉门公安交警:“警”彩一课护成长交通安全伴“童”行
玉门公安交警:“警”
巩留县阿克吐别克市监所:多举措筑牢冷库食品安全防护网
巩留县阿克吐别克市监
荣耀时刻!邯郸市魏县人民医院荣获“2024年度癌症筛查优秀单位”称号 引领县域医疗新发展
荣耀时刻!邯郸市魏县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免责声明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